|
个人信息在裸奔 谁来保障安全
兰州市民张维林先后报名参加了甘肃省人社厅组织的注册税务师和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并按照要求,在人社厅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了网络报名,填写的内容中涉及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详细信息。在报完名的第二天,他的手机就频繁的接到各类短信和电话。人社厅已向公安部门报案,但截至目前,仍没有破案。
张维林的遭遇并非个例,笔者相信,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经历。比如你买车后会有很多保险公司打来电话推销保险;你买房后会有装修公司打来电话推销装修;你报名考试后会有培训机构推销培训课程,更有甚者利用个人信息骗取财产。
个人信息为什么如何透明?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个人信息使用频率也不断增加,比如买房买车、银行取款、入住酒店等等,个人信息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同时,部分不法商家以出售信息谋利,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到了那些不法分子手里。
信息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如何防范自己的个人资料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如何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如何维护信息权利?
一方面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比如不要在公众场合说出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及家庭地址等信息,不要随意把身份证、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勿将银行卡相关资料,包括:银行卡卡号、到期日、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告知他人。另一方面信息的拥有者,如银行、房产商、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不泄露、不遗失,更不可以出售信息谋利。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拥有者行为,加大以出售信息谋利等涉事企事业单位给以相应的处罚,坚决打击利用信息诈骗等违法行为。
只有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才能还公众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
来源:企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