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背后的“诈骗毒瘤”叩问信息安全隐患

8月19日,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18岁的临沂罗庄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并被骗走上大学学费9900元,在报警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于21日离世。

据媒体报道,就在徐玉玉之后两天,山东临沭县大学生宋振宁,同样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短短数日,两条年轻的生命陨落,令人痛心疾首。人们也不禁追问,屡禁不止的电信诈骗,为何如此猖獗?又是谁泄露了受害者个人信息?夺命诈骗电话背后,还有谁是犯罪分子的“帮凶”?

诈骗号码从何而来?相关运营商难辞其咎

据报道,徐玉玉案的嫌犯在诈骗过程中,使用两个手机号码协同作案,这两个号码分别属于中国联通和虚拟运营商远特通信。

徐玉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所使用的虚拟运营商号码“17185336302”被第一时间报道了出来。“170/171”号段为虚拟运营商专属号段,“17185336302”这个号码属于虚拟运营商远特通信。远特通信相关负责人证实,这张卡确实属于远特通信,该卡经过实名认证,并且通过了工信部实名制审核。令人费解的是,警方却不能号码本身查到犯罪分子任何资料。很大可能是,这张卡号在实名验证后又被转手,或被冒用。

徐玉玉事件被媒体报道公开后,舆论矛头一致指向虚拟运营商群体。事实上,自从2013年12月工信部批准首批虚拟运营商试点企业以来,虚拟运营商数量和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同时伴随争议不断。部分虚拟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在贯彻执行政策实名制时存在违规操作,这一定程度上为骚扰信息、垃圾信息、诈骗信息泛滥提供了土壤。为此,公安部门曾数次发布公告,提醒公众警惕“170/171”号段诈骗电话。工信部也在4月约谈部分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虚拟运营商,并限期在1个月内完成整改。

除了“171”号码外,在徐玉玉被骗致死事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另外一个号码,却被公众忽视。据央视新闻报道,徐玉玉在受骗后去公安部门做笔录时留下了两个诈骗号码,除了“17185336302”这个号码,另外一个便是“18553707707”的号码。

经查询,“18553707707”号码归属山东济宁联通。目前,联通方面对此暂无公开回应。

电话诈骗案件中,嫌疑人所使用电话号码通常是“黑卡”,既未经实名认证的卡号。为此,今年5月,工信部曾发布25号令,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要确保在 2016 年 12 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 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完成实名登记。这项被称为“最严实名制”政策出台后,曾被寄望能够彻底消灭“黑卡”,从源头堵住电话诈骗。然而,徐玉玉被骗致死事件暴露出,“最严实名制”之下仍有漏洞可循。

众多网友反映,目前许多地区仍然能够买到未经实名认证的“170/171”号码;在淘宝上,部分网店公开出售未经认证的“170/171”号码,成交相当火爆。在“最严实名制”重压之下,这些“黑卡”从何而来,又流向何方,无人能知。能够确定的是,作为手机号卡发行、管理和网络提供方,相关运营商难逃其责。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