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频被盗,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近期有媒体曝出,P2P行业有客户资料被打包出售。“打包价95万,上海第一阵容互联网金融公司数据,超百万份客户信息。”“知名的上海P2P平台,数据都是9月初最新的”,包括“姓名,id,身份证,电话,成交所有数据等”...可见,个人信息被盗卖现象,已经蔓延到了P2P网贷领域。
个人信息频遭泄露
在其他行业,个人信息被泄露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比如,2013年阿里支付宝前员工在工作3年内下载支付宝用户20G的资料出售;2015年4月芝麻金融9000个高净值客户资料泄露;2016年初铜掌柜被爆出平台60万用户大量敏感信息泄露。而在5·26侵犯个人信息案中,甚至有银行行长参与其中,倒卖个人信息257万条!
三益宝理财小助手相信,你也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去4S店提了一辆车,回家路上就接到了不少保险公司的电话进行车险推销;或者是经常接到不知名电话,让你购买保健品或减肥药,对方不仅知道你的名字、家庭住址,甚至连你最近动向都知晓。有网友表示:“个人信息完全被陌生人掌握,这种感觉太糟糕了!”
有数据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
个人信息被盗后果严重
除了频繁接到推销电话,与个人信息被盗关联最紧密的莫过于电信诈骗了。也许你还记得“徐玉玉”案,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便被诈骗电话骗走一家人省吃俭用的学费9900元,后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被媒体曝出来的类似案件,还只是冰山一角。当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盗用,同时还要自己付出代价,大家迫切想知道,信息安全何时才能上一道保险杠?
正如网友“潘如龙”所说,我们不能指望(银行、电信等企业)每个员工都凭道德自律来保护个人信息,只能通过严密的制度加以防,对泄露信息的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大安全投入,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有效管控信息盗窃行为。公民自己,也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来源:飞象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