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家、全国第二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烟台

创新型城市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

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二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最权威、最全面的专利数据库资源,发挥出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绿色通道’作用,使其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示范,为我市创新创业提供快速便捷一条龙服务,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动力支持。”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孟庆国说。

 眼下,烟台加快食品行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和培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重视创新的优势企业。食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目前,烟台市食品行业已拥有专利13500件,其中发明申请7600余件,实用新型4300余件,外观设计1600余件;2016年,发明申请1077件,实用新型348件,外观设计656件,居全国前列。

随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纠纷呈快速增长势头,迫切需要在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方面取得政策支持。近三年来,全市发生涉及食品行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有150余起。行业内抄袭、模仿现象比较普遍,规模企业深受专利侵权困扰,部分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专利授权时间与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征明显不相适应,企业的创新设计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护。企业维权难,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保护创新成果。加快专利审查和确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急切期盼。

“中心就是围绕全市食品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和维权机制,形成专利审查、确权、维权的快速通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创新的保护和激励作用,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向烟台聚集,全力推动我市食品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高冬说。

中心将积极对接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立食品产业线上专利保护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线上专利侵权判定咨询工作。同时建立食品产业知识产权失信“黑名单”,将存在重复侵权、假冒专利、拒不执行行政决定、连续提交非正常申请及违法违规从事专利代理者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其通过快速审查通道申请专利。

“我们将加强与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联系与协作,建立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在保护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建立专利侵权司法案件行政调处前置制度和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切实为知识产权提供快速、有力的司法保护。”高冬说,建立行业内的知识产权自律机制,通过在行业组织内设立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方式,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介入会员或非会员单位相关纠纷调停,承接诉前调解等业务,加速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建立健全烟台市食品行业的知识产权自律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将打造食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保护中心服务职能,引入知识产权代理、维权、法律咨询、专利运营、产权交易、行业组织等各类服务机构,构建食品行业的知识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运用资助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维权援助、法律咨询及专题培训等服务,引导相关企业及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成果,并为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企业提供适当的专家指导、援助支持等相关服务。

“建立产业专利数据库,跟踪国内外产业专利布局态势,预警产业专利风险,引导产业专利布局,围绕产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加强专利导航工作与快速审查联动,积极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高冬说,充分利用保护中心全链条服务资源,加强保护中心服务能力建设,与行业协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及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开展具有产业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推动行业知识产权联合创造、集成管理、协同运用和自律保护。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