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我诊断网
400 699 6015
首页| 诊断首页|管理荟萃| 基础知识|法律法规| 管理论坛| 帮助中心
诊断首页--> 管理荟萃->正文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及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法规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 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 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规定所称不为公众所知悉, 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本规定所称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 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 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本规定所称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 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二、商业秘密有哪些种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包括符合特定条件的技术信息和 经营信息。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 规定,所称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 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 内容等信息。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 (试行)》(京高法发[1998]73号),商业秘密包括(1)技术信息,包括完 整的技术方案、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有价值的技术数据, 也包括针对技术问题的技术诀窍。(2)经营信息,指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 户名单、货源情报、投标标底等信息。 
        根据上述规定,商业秘密主要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技术信息 
        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 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有价值的技术数据,也包括针对技术 问题的技术诀窍。
        2、经营信息 
        经营信息包括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 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上述对商业秘密外延的列举,是一个不全面的列举。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商业秘密不断会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凡是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要件的 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是商业秘密,都受法律的保护。 
        并不是所有的“客户名单”都是商业秘密。这里对作为商业秘密的“客户 名单”作更具体的介绍。
        (1) 客户名单必须符合特定要求才被视为商业秘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 2号)规定, 商业秘密中的客户名单,一般是指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易的习 惯、意向、内容等构成的区别于相关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户信息,包括汇集众多 客户的客户名册,以及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特定客户。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苏高法审委 [2004]第3号)对这个问题也做了类似规定:权利人经过相当的努力,形成了 在一定期间内相对固定的且具有独特交易习惯等内容的客户名单,可以获得商 业秘密保护。前款所称的努力,通常是指权利人所作的人、财、物和时间等的 投入。仅以公开出版物中的单位名录不能对抗客户名单的秘密性。
         (2) 基于对职员信赖而与离职员工交易的,不是侵犯商业秘密。客户基于对职 工个人的信赖而与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市场交易,该职工离职后,能够证明客户 自愿选择与自己或者其新单位进行市场交易的,应当认定没有采用不正当手段, 但职工与原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 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 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 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规定,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 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3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知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
            (一) 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
            (二)该信 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 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       
            (三)该信息己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 体上公开披露;
            (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
            (五) 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
            (六)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 得。 
        
        (二)商业秘密的合同法保护 
        《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 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商业秘密的劳动法保护 
        《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 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 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 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 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 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 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 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 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四)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 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 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 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 秘密使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 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 2 0 0 4 ] 1 9号)第七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 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给商业秘密的权 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 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十五条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 
        (五)商业秘密的其他法律的保护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七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 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各方应当就保守技术秘密达成协议;当事人不得违反 协议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披露、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 技术交易场所或者中介机构对其在从事代理或者居间服务中知悉的有关当事人 的技术秘密,分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 的技术秘密。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参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人员签订在职期间或者离 职、离休、退休后一定期限内保守本单位技术秘密的协议;有关人员不得违反 协议约定,泄露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从事与原单位相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来源 :互联网)
 

 

企业自我诊断网
指导单位: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       山东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协会                  主办单位:科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Tel:(0535)2161238      E-mail:sd@cofly.com   
科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2012    鲁ICP备15002363号-1